在自動化酶標板實驗中,液體處理是影響實驗結果精確性與重復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賽默飛Wellwash 1x8作為一款性能穩(wěn)定的全自動洗板機,通過精準的液體控制與智能化的操作界面,實現(xiàn)了對96孔板的快速高效清洗。該設備的液體處理包括注液、浸泡、吸液、排廢以及液路維護等全過程,任何細節(jié)的疏忽都會影響實驗效果。因此,掌握Wellwash 1x8的液體處理規(guī)范至關重要。
Wellwash 1x8的液體系統(tǒng)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供液瓶
存儲洗滌緩沖液或其他清洗試劑。
一般為透明材質,便于觀察液體余量。
供液管路
將緩沖液從供液瓶輸送至分配噴頭。
內部配有防回流設計,避免交叉污染。
噴頭系統(tǒng)
采用1x8通道,保證每行孔板同時加液。
噴頭位置可校準,確保液體均勻注入。
吸液針系統(tǒng)
位于噴頭兩側,負責將孔內液體吸出。
支持底部吸液與邊緣吸液模式。
廢液瓶
收集吸出的廢液,避免外泄。
配有液位監(jiān)測功能,達到上限時報警。
液路傳感器
監(jiān)控液體流速與液位,保障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
加液原理
通過內置泵將緩沖液均勻注入孔板。
每次加液體積可在界面精確設定。
加液模式
快速加液:適合大體積清洗,效率高。
緩慢加液:適合細胞類實驗,避免液體沖擊。
使用提示
確保緩沖液無沉淀與雜質,避免堵塞噴頭。
加液過程中觀察噴頭是否均勻出液。
若發(fā)現(xiàn)出液不一致,應立即清洗液路。
浸泡意義
提高液體與孔內結合物接觸效率。
促進非特異性物質充分溶解與清除。
時間設定
ELISA常用浸泡時間為30秒至1分鐘。
細胞實驗則可適當縮短,以減少細胞損傷。
操作要點
在界面設定合理的浸泡時間,避免過長導致樣本流失。
若需特殊處理,可通過手動模式調整。
吸液原理
通過真空負壓將孔內液體吸出,進入廢液瓶。
可選擇底部吸液或邊緣吸液模式。
模式對比
底部吸液:去除更徹底,但對細胞層可能有破壞。
邊緣吸液:減少殘液干擾,保護細胞層。
殘液問題
殘液過多會影響后續(xù)加液與反應。
可通過延長吸液時間或重復吸液解決。
使用提示
定期校準吸液針位置,避免偏移。
避免吸液過猛,防止孔板損壞。
廢液收集
所有廢液進入專用廢液瓶集中存儲。
瓶內配有液位傳感器,超量時設備報警。
廢液排放
廢液必須按照實驗室生物安全規(guī)定處理。
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
安全注意
廢液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倒廢液時必須佩戴防護用品。
廢液瓶應定期清洗,避免殘渣沉積。
自動清洗
實驗結束后運行“液路清洗程序”。
使用蒸餾水或專用清洗液循環(huán)沖洗。
手動排空
在更換不同緩沖液前,先通過手動模式排空殘液。
防堵塞措施
使用前過濾緩沖液,減少顆粒進入液路。
每周檢查噴頭和吸液針通暢情況。
長期停機處理
停機前徹底清洗液路并排空。
確保管路干燥,避免細菌滋生或結晶沉積。
加液不均勻
檢查噴頭是否堵塞。
檢查供液瓶液位及管道是否彎折。
吸液不徹底
調整針頭高度。
延長吸液時間。
廢液瓶頻繁報警
檢查傳感器是否受污染。
定期清理廢液瓶,保持傳感器靈敏。
液路有氣泡
運行排氣程序,確保管路暢通。
檢查供液瓶接口密封性。
ELISA實驗
建議多次加液與吸液,確保非特異性結合完全去除。
控制好浸泡時間,避免抗原抗體流失。
細胞實驗
使用緩慢加液與邊緣吸液,減少對細胞的損傷。
選擇合適的緩沖液以維持細胞活性。
蛋白質免疫檢測
適當增加洗滌次數(shù),提高信號特異性。
在高鹽條件下注意防止鹽析沉淀堵塞液路。
建立液體處理SOP
明確加液、吸液、廢液處理步驟。
不同實驗設置不同標準參數(shù)。
使用記錄
每次運行后記錄液體用量、程序參數(shù)及異常情況。
便于實驗可追溯與問題排查。
定期培訓
新員工必須通過液體處理培訓方可上機操作。
定期復訓,確保操作一致性。
防護措施
操作液體時佩戴手套與護目鏡。
若濺液,應立即清理并消毒。
廢液環(huán)保處理
分類收集含有機溶劑、酸堿或生物樣本的廢液。
委托有資質單位統(tǒng)一處理,避免污染環(huán)境。
賽默飛Wellwash 1x8的液體處理系統(tǒng)是其實現(xiàn)自動化高效洗板的核心。通過科學的加液、浸泡、吸液與廢液管理,該設備能夠保證實驗數(shù)據的可靠性與重復性。用戶在日常使用中,應嚴格遵循液體處理規(guī)范,注意液路清潔與維護,防止堵塞或污染。
規(guī)范化的液體處理不僅提升實驗效率,也能延長設備壽命,降低運行風險。對于科研與臨床實驗室而言,建立并執(zhí)行系統(tǒng)的液體處理標準,是保障實驗質量和實驗室可持續(xù)運行的重要前提。
杭州實了個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